好快 已是第二次上課的日子
這回上課前 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早設想我家April 八成是會緊黏著洗手台不放
所以若她真得仍選擇玩水 我也用不著太大驚小怪了
一進到教室 不出所料 洗手台像個大磁場般 又把 April吸了過去
光沖水、玩泡泡 就玩了足足二十分鐘
其間 Ivy慎重地問她是否想要用水桶自己裝水
April毫不猶豫地搖搖頭
我在偷看大家都在玩什麼
過不久 看著我雙手靠攏 像個小勺子取水 再把水倒出
她眼睛為之一亮
看著她露出感興趣的神情 我隨即問她 “用水桶就可以這樣裝水喔 那妳要不要試看看”
April 爽快地答應 走到旁邊拿了個小水桶到洗手台裝水
玩了沒幾分鐘 又把水桶擱在一旁
本來我還為她對新事物感興趣而欣喜 沒料到又是曇花一現
上一回 April多數時間都窩在洗手台
其實 在這個她覺得安全的基地上 她有不少時間也在默默地觀察其它小孩
這回 她不只觀察 還開始有模仿的意願
看著小孩在榨柳丁汁 也跟著過去想玩
等媽媽切完水果 想讓她自己試 才試沒多久又跑開了
一會兒忙著吃桌上的穀片、豆子 一會兒跑去玩教具、 看書
雖然 多數時間 她還是會跑回她的安全基地
但這回 她感興趣的事比起上回顯然多了許多
我在擦洗手台喔
課堂上 Ivy觀察到April還是比較喜歡玩水
她提醒我 可以試著帶她用澆水桶澆花
很顯然 她是對這件事極感興趣的
看著她拿著澆水桶慢慢地學裝水澆花 動作雖然不太熟練
但那認真觀察、學習地模樣 我為她感到開心
要不是擔心花被過度澆水 我恐怕還拗不過她一直想澆水的意念
April 正指著給爸爸看 魚在這裡
在教室裡 常可見到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動手的身影
這樣的景象 無庸置疑地是完美的
但是 關於父母的伴隨 Ivy在課後說明了她的觀察
她發現到 不少父母 尤其是媽媽 比爸爸容易展現干預孩子的舉動
當孩子正在從事一項工作時
媽媽總禁不住想要糾正或是拉著孩子的手去完成事情
其實 透過示範與指導 讓孩子知道要領之後 還得允許孩子自己有機會去慢慢摸索
若父母只是不停拉著孩子的手做事 其實只是父母替孩子完成事情 孩子卻一點也沒學到
除了這點 我也觀察到不少父母(包括我也曾有如此的念頭) 喜歡拉著孩子玩遍每樣活動
若基於帶領孩子挖掘興趣 倒是很好的嘗試
但若只是期望孩子接觸過所有活動 才是有意義的
那恐怕便無法從中發掘孩子自己真正的興趣
頂多也只有廣度而非深度的學習了
Ivy提起的父母干涉力 亦是我在教養上察覺到自己常犯的毛病
努力想克制 但為人母的焦急與保護孩子的那種欲望
總是不斷無意識地出現在與孩子的互動上
身為父母 我們常自以為是的認為 孩子需要協助 孩子沒有能力完成
越不給孩子機會 孩子越不可能學會
然而 在給機會的前提下 勢必先提供孩子正確學習的示範或榜樣 以及安全的環境
當孩子在適合她的環境下學習著適合的活動
有時候 父母的隨侍在側 或許就是多餘又無助的
這回上課 有件事令我感到十分欣慰
其中有位老師告訴我 她觀察到April 喜歡挑些書 然後靜靜地坐著自己看書
以她這樣小的年紀 會自己這樣靜靜坐著看書 實為不易
對於她這樣的行為 我似乎因為司空見慣 都視為理所當然了
回想起來 這孩子確實是喜歡看書的
因為這事 我想 我有時真該對於她成熟的表現給予更多肯定
也得多留心自己是否會因為她在某些方面成熟的表現
因而產生其他不合理的期待
一堂課結束 又是收穫滿滿的一堂課
滿心期待下一堂課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