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曾看過 April上前三堂課的經歷

想必 你一定猜到了

 

是的 這堂課當然也不例外

April仍是先到她的洗手台基地去報到

不過 從上一堂課開始

對環境比較熟悉的她 除了水與吃相關的兩項主要工作外

探索的活動也愈趨廣泛 專注於感興趣活動的時間也拉長

不只是April 在其他的小朋友身上 亦明顯看到大家皆找到能比較長時間專注的工作

 

在課堂中 多數時的景象是小人兒們在父母的陪伴下各自工作著

偶而 小人兒們會因對同一樣活動感興趣而有些小小糾紛

特別是年紀相仿的小寶寶 總因為仍似懂非懂

任憑父母在旁好說歹說 也不願意放棄

 

遇到這樣的狀況 我通常是試著跟寶寶講理或把她抱離現場以轉移她的注意力

我會說 “妹妹 姐姐正在玩喔 先還給姐姐

或是妹妹 我們等姐姐玩完 再換我們

若遇到她完全不願意放棄時 我可能才會問對方說 姐姐 跟妹妹一起玩 好嗎?”

這樣的方法 多數時間是奏效的

其餘的時間 就真得視寶寶的心情而定了

 

雖然 我亦明瞭 未滿三歲的小小孩 基本上是不太能充份瞭解 分享的概念

所以 我雖未指望孩子真正懂得何謂分享

但是 當面臨寶寶間的糾紛時 仍會因為寶寶的情緒起伏或僵持不下感到無助

有時 甚至是對於April的搶奪行為感到不好意思  深怕別人覺得她是個小小霸王

 

 

 

              DSC00225.JPG 

 

 

 

 

這回上課   Ivy正好分享了她處理孩子紛爭時的方法  給了我一些啟發

Ivy亦強調 小小孩仍是不太能理解分享概念的

她的作法仍是一貫的 先與寶寶溝通 而非立即斥責寶寶的行為

但在說理的同時 要能儘量陳述寶寶的心情

當寶寶覺得自己的情緒與心情是被理解時

亦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較不易因為不被瞭解而直接產生負面的情緒發洩(例如 動手打人)

譬如 當寶寶因為無法馬上擁有別人手中的書本時

可以試著說 好想要喔 可是別人正在看 你沒辦法馬上看 所以很生氣 是嗎?

可是那是別人先拿到的 那我們等一下再看好了

 

 

我很欣賞這樣的方式 因為它不只適用在小孩身上 人與人之間的對待亦是如此

這樣的方法 其實 不只表明自己試著了解對方感受

同時 亦是留給對方說明的空間 讓對方陳述更真確的感覺

(等小孩大一些 比較懂得表達時 或許比較容易見到這樣的回應) 

其實 幾堂課下來 不正反映同樣的事實嗎

就是 對待孩子就與對待成人是一樣的

因為人 的基本需求 都是相同的

喜歡被尊重 被理解 被認可的感受 不會因年紀而有所不同

 

 

這回上課時  亦發生了一件令人莞爾的事

當時 因為一位家長反映 她對於孩子一直在玩水這件事感到困擾

Ivy 還開玩笑地請她請教過來人 -  April媽媽分享April 的玩水經歷

看著這一切 我的感受格外深刻

因為一個月前的我 心情也正如同那位媽咪一樣

或許我們的 煩惱程度不同 但我們對於孩子愛玩水這件事 顯然都是有些介意的

 

不清楚那位媽咪 到底是因為何故而不喜歡孩子玩水

至少我經過仔細思考後 覺得自己似乎無法找到極充份的理由讓我反對她玩水

怕她浪費水? 覺得玩水沒有益? 怕她滑倒? (也許) 怕她著涼? (也許)

還是根本只在乎別人的眼光?  

 

 

關於玩水的事 其實 只不過是一個教養現象的凸顯

偶而捫心自問 會發現 原來自己對於孩子行為的反對與排斥

不過就是任憑自己的主觀喜好來決定

不全然有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非得反對不可

例如 可能有不少父母不喜歡孩子用顏料畫畫

究竟是怕顏料弄髒衣服? 還是擔心善後的浩大工程?

還是覺得反正孩子不懂得畫畫呢?

也許 當父母自己先釐清這些問題後

對於教養孩子的分寸拿捏能多份信心 並且能放寬心面對孩子的諸多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rilqq 的頭像
    aprilqq

    我愛AprilQ

    april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